专题: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12月7日-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亮出席并演讲。
张亮表示,中小银行布局财富管理业务正当其时。一是做好财富管理工作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应有之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动金融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财富管理业务连接客户资金端与投资端,助力居民财富实现增值保值,同时又将居民财富注入到实体经济,也支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通过资本要素的重新配置践行了金融的金融性人民性的职责使命。
在其看来,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根据202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预估,到2024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300万亿,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也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万亿级别的重大的机遇。此外,在“住房不炒”的背景下,包括当前经济宏观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也将逐步由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家庭的财富结构的调整为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是新形势下中小银行必须转型的趋势。目前中小银行实际上面临着多方面的经营压力,受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影响,银行息差收入持续承压,在银行业减费让利的大背景下,传统中间业务也面临压力。商业银行以规模驱动的重资本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本、弱周期的特点,降低了银行的资本消耗,改善了收入的结构,也成为商业银行竞相涌入的一个黄金赛道。
她也对中小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劣势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张亮说,相对于大中型银行,中小银行在人才队伍、产品的品种、科技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但是中小银行长期深根本土本乡的发展,也有自身的优势所在。
一是客户优势,中小银行本土的亲和力强,往往有着本土自己的银行,其品牌号召力集聚了大量的本地客户,这给中小法人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奠定了一定的客户基础。
二是渠道优势,中小银行是当地渠道布设最广、服务半径最宽的机构之一,近年来在不断的加大科技投入,为客户提供了比较完备的线上服务的渠道,线上线下的结合也为中小银行触达客户提供了比较大的便利。
三是机构优势,中小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决策链条比较短,反应更加灵活,能够更加灵敏地感知响应客户的需求,这为中小银行在本地发展它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
结合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的特色,他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开展相关的工作。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财富管理业务实际上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系统性工程,产品、人才、渠道等多方面的建设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投入产出的周期也是比较长的,这就要求中小银行在投入期要保持战略定力,同时应该结合自身的禀赋以及地域优势,构筑具有区域特色的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
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投顾队伍的建设。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每个客户经理维护的服务半径至多就上百人,大量的客户潜在需求未被充分的挖掘和洞察,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能使千人千面的客户洞察成为可能,通过强化模型和标签的识别,实现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充分挖掘激活存量客户潜力,也有助于实现低成本的获客。同时中小银行也应该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快从卖方销售的角色向买方投顾的角色转变,强化投顾队伍的建设,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各类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三是积极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建立健全评价风控机制。各类财富管理机构的禀赋不同,中小银行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稳妥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丰富产品货价,同时中小银行也应该建立完善的产品准入及评价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四是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陪伴的工作。在振荡的市场环境中,投教的认识愈加凸显,通过投教引导投资者充分认识自身的投资需求,帮助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资决策,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以及信任度,助力提升客户的黏性。中小银行可以利用网点渠道的优势,结合短公众号等线上方式,把投教工作进一步地做实做细。
张亮表示,近年来,中银协不断践行自律服务的职能去赋能中小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行业的发展研究,为中小银行提供决策参考。二是着力加强行业人才培训,为中小银行输送专业人才。三是发起慈善顾问的赋能,引导中小银行践行金融向善。四是持续开展投教工作,助力中小银行做好客户陪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